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和治疗新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传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保守溶栓治疗等治疗效果较差,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近年来,通过国内外血管外科专家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使成千上万的静脉血栓患者受益。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下肢突然肿胀、疼痛、肢体暗淡或潮红,站立活动后症状加重。足靴区溃疡、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等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早期很容易并发肺栓塞导致猝死或血栓发展快导致肢体坏死。传统的诊断方法对血栓长度、部位、新鲜或陈旧性缺乏特异性,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治疗时存在完全再通率低、溶栓不彻底、易复发等问题,因此,以往的临床治疗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而新的诊疗方法却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主要有两个方面:
诊断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方法,彩超检查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经验对彩超结果有较大影响,对于急性期或需要手术的患者,无法做出理想的诊断。
随着MRI设备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下肢静脉无创性核磁成像技术在静脉血栓部位、性质、范围等诊断上的客观准确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将为血管外科医师的介入和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种方法是血管腔内成像,造影结果真实、可靠,是目前静脉血栓取栓、介入治疗、搭桥手术必不可少的航标灯。
另外,肺核素扫描对是否合并肺栓塞有结论;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D-二聚体检测等均为实验室检查的主要指标。综合以上几种诊断方法,可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作出准确的诊断,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重要的帮助。
2、保守溶栓:治疗是传统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由于许多医院对凝血系统的监测不够,不能很好地执行国际标准的抗凝血法,再加上不具备局部给药灌注的条件,这类患者早期血栓形成的条件不能尽快得到解决。
不能忍受手术或无条件的病人应予以干预。一月内发病时,可选择介入置管溶栓、插入特制溶栓导管及局部持续灌注溶栓抗凝药物,溶栓药物,其损伤小,见效快,比较适合老年患者。对于陈旧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可选择手术搭桥或仿生空气压力仪不间断治疗,配合中西医结合,促进中西医结合。经临床报道,采用上述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良好。
要全面动员,提高防范意识,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对长期站立、坐姿、血液粘稠度高的病人,应经常拍腿、间断运动或穿防弹力袜。手术后长时间卧床、骨折病人应注意双下肢或床上经常做静脉操。对下肢DVT患者,无论是保守溶栓还是手术取栓,均应卧床休息2~3周,防止血栓脱落。
如果右下肢发病者,或者有肺栓塞症状(胸闷气短,咳嗽,咳血),要在保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主动式保命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致命的栓子突然脱落到心脏和肺动脉,导致呼吸衰竭死亡。当病人在临床上获得治愈后,应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下床活动时切不可忘记穿静脉驱动袜,并坚持做静脉操及药物巩固疗效。若并发下肢淤滞性皮炎、色素沉着、溃烂(老烂腿)的患者,应到血管外科专科进行后期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