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也称为肝胆管结石。这种疾病与胆囊结石完全不同。病因:主要与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蛔虫、华支睾吸虫)、胆汁淤滞、胆管解剖变异、营养不良等有关。
肝脏内胆管结石的基本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类:静止型、梗阻型、胆管炎型。
静止型:纯肝内胆管结石常无典型胆绞痛,可多年无症状或只有上腹部和胸背部胀痛不适。大部分患者因为体检或其它疾病做超声等影像检查而偶然发现。
梗阻型:双侧肝内胆管结石(或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可长期持续黄疸但无明显发热、腹痛、寒战。长时间阻塞甚至导致肝硬化,表现为黄疸、腹水、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肝衰竭。
胆管炎型:急性胆管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寒战、发热、黄疸,可表现为多次反复发作。反复胆管炎可引起肝脓肿;如果结石局限于一侧肝叶,就不会出现黄疸。如果两侧肝叶都有结石,由于结石位置不同,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当结石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或左右肝段主干时,黄疸是明显的。
诊断:B超级即可诊断,特征明显。
治疗:无症状的胆管结石可以不治疗,只需定期观察,随访即可。反复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原则是尽可能清除结石,缓解胆道狭窄和阻塞,去除结石部位和感染病变,恢复和建立通畅的胆汁引流,防止结石复发。
(第九版《外科学》)主要手术方法有胆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肝切除术等。肝部切除术仍然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胆肠吻合术、胆道切开取石。+T管道引流、内镜等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