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6 13:51:53

雷诺氏病与雷诺综合征区别

  雷诺氏病与雷诺综合征区别

  寒冷或情绪激动会出现肢端皮肤间歇性颜色的变化,表现为先发苍白,然后转为紫绀,再转为潮红,最终恢复正常,并指出发病机制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此疾病可见于肢端动脉无器质性病变的病人,或在肢端动脉闭塞性病变时发生,而肢端可并发对称性溃疡坏疽。这种病后来被学者们称为雷诺氏病。Hutchinson在1901年指出,雷诺所描述的手指皮肤颜色变化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共同出现的临床表现。Hutchinson的观点很有价值。Allen等人于1932年提出肢端皮肤间歇性改变的建议,分为雷诺病和雷诺现象。它们都表现出类似的血管痉挛症状,但前者无基础疾病,病情较轻;而后者兼有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病情往往比较严重,并可能出现肢端坏疽。

  由于当时免疫学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现代医学水平,这种分类方法是从临床观察出发的。一九五七年Giffora等报道了一组典型的雷诺综合症患者在发病后很久。一九五五年Tohnston等报道对75名雷诺病患者进行随访,发现19%患有全身性硬皮病。1981年Porter报告了他对219名雷诺综合症患者10年内的随访结果,发现79%(155例)有结缔组织病、动脉阻塞性疾病等原发性疾病。只有29%(64人)未发现原发病。通过长期的研究,许多学者认为,雷诺病患者的肢端皮肤颜色发生改变后可以有明显的结缔组织病。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将雷诺病分为雷诺病和雷诺现象,同时又称雷诺综合症。

  在年轻女性中,雷诺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60%~90%,并且多继发于其他情况,如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闭塞性动脉疾病(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性闭塞动脉炎,胸廓出口狭窄综合征)、神经源性病灶、药物中毒(麦角,二甲麦角新碱,血浆蛋白异常症,粘液性水肿,原发性肺高压及创伤等)。

  临床症状表现为手指(也可见于脚趾)端呈间歇性苍白和发绀,每次是寒冷或情绪激动引起。皮肤颜色的典型改变可以是三相(苍白-发紫-发红)或者是二相(发绀,发红)。此皮色变化多见于第四、五指,极少累及拇指,亦不发生于手掌。但是严重者可发生双手、双脚并发。痛不常见,但发作时常有感觉异常,长时间、持续剧烈发作可有明显的指端疼痛,甚至出现缺血性溃疡坏死。有的还可见于舌、鼻、耳等部位。

  根据临床典型皮肤颜色变化,诊断较难。但是,有时候雷诺现象需要用下述情况加以区分:

  (1)动脉机械性阻滞,如胸廓出口综合征,由于颈肋或拐杖压迫锁骨下动脉,导致上肢远端组织出现缺血症状,甚至没有脉搏;

  (2)血流成分异常,如冷球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导致血粘滞增多,血液循环不畅;

  (3)药物治疗、肿瘤(嗜铬细胞瘤、类癌综合征)导致的舒缩障碍。

  这类病变可表现为局部供血不足,但末端组织不一定是典型的连续色变。阐述病史的详细询问和细微的观察十分重要。

  进行治疗时,首先要明确诊断,明确原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针对症状的改善,采用中医为主的辨证治疗,配合简单血管扩张、改善循环的西药对症治疗,均有明显的近期疗效。长期疗效需要长期巩固治疗。病情严重时可以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