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8 08:47:54

反流性胃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refluxgastritis)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或胃幽门手术所致的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如胆汁、胰液进入胃,引起胃粘膜发炎、糜烂和出血,削弱胃粘膜屏障功能,引起H+弥散增加,从而引起胃粘膜慢性损伤。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紊乱和慢性胆道疾病,感染细菌(特别是幽门螺杆菌),胃酸、胆汁等对胃粘膜造成的炎症,增加胃泌素释放,影响胃十二指肠动力,导致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紊乱,引起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幽门闭合功能减弱,胃排空延迟,使十二指肠内容物过量反流到胃。
  而病理性十二指肠反流则可发生于胃肠动力紊乱,如胃肠神经肽及激素水平异常,解剖因素异常,幽门括约肌原发性功能障碍,幽门打开时间延长,幽门松弛或持续打开状态等。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胃粘膜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疾病,是消化道常见病,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可能因为嗜酒,喝浓咖啡,反流胆汁,或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不适,隐痛,伴有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多发病。依据2006年在中国所达成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异性胃炎三类。目前,对“浅表性胃炎”的诊断已逐步被淘汰,临床上已开始用“无萎缩性胃炎”取代“浅表性胃炎”。现在,人们认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首要原因,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如临床症状不明显,则不能对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