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血栓如何治疗?
肢体动脉栓塞病程进展较快,且临床后果较重。对下肢动脉栓塞的病人,如有明确诊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1.非手术治疗,因为病人经常伴随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即使病人紧急进行手术,还应重视术前的处理,改善病人的总体状况,降低手术风险,常用抗凝及扩血管药物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观察病人的凝血功能,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停止治疗,预防病人出现重要器官出血等情况。
2.手术治疗时,如病人下肢动脉血栓诊断明确,特别是中动脉血栓,除非病人的肢体已出现坏疽,也有可能使病人的肢体建立了良好的侧支循环,可维持肢体的存活,如果病人全身条件允许,手术取出栓子要及时。
下肢动脉血栓通常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发生:
一、患者存在房颤,并在房室产生血栓脱落至下肢动脉,造成下肢动脉栓塞和血栓的发生。
下肢动脉内因动脉硬化闭塞,血管直径较细,此时因血液流经不良,瘀滞于下肢动脉内,可随时发生急性动脉血栓。两者都可以在发生动脉栓塞后引起明显的症状,例如下肢突发性冷.麻.痛,及皮肤苍白,如发生此情况,应在六小时内立即行取栓术,或扩血管溶栓手术,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有截肢的危险,甚至会危及生命。
外周动脉栓塞是周围动脉被血栓或栓子阻塞,导致远端急性缺血,表现为急性缺血,并出现急性缺血坏死。
其临床特点是:
1.痛痛常常是个表现,从扣子逐渐向远处延伸。大约有20%的患者首先表现为麻木,但疼痛不明显。
2.皮肤颜色及皮温发生变化,皮肤发白。患肢皮温下降,冰凉,在肢体远段部分最为明显。
3.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4.麻木.运动障碍,患肢远端呈袜状感染丧失的区域,近端有感觉减退的区域,患肢还可以有针刺感,肌力减弱,甚至瘫痪。
外周动脉栓塞治疗的目标是尽快清除或溶解血栓,使血管重新通畅,恢复血液供应,挽救缺血组织细胞,避免坏死。在发病6h内,治疗者肢体存活率达95%,12h内治疗者肢体存活率达81%,14~24h后治疗者,肢体存活率达67%,14~24h后治疗者,肢体存活率达67%。